垃圾分类这件“小事”,近期成了社会热议的“新时尚”。

作为全省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市,荣成市在全市村居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立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化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到今年底全面推开,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向更高标准提升。

垃圾分类与信用评分挂钩,人人都是“明白人”

“看,垃圾分类是要评荣誉的哩!”8月3日一大早,王连街道王家庄村村民王金霞一边将分好类的垃圾丢进新式垃圾桶,一边指着家门口挂着的家庭荣誉牌说。

这个家庭荣誉牌,是一块印着清洁家园、诚实守信等内容的方正牌匾。王金霞说,今年6月,上面就添了“垃圾分类星级”,而这样的荣誉牌,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

将垃圾分类情况与信用评分挂钩,是荣成创新实施的农村垃圾分类“信用+”管理办法。其评比结果可直接作为村里发放福利待遇的主要依据:检查结果连续合格的,挂五星;一次不合格扣一星,若扣到只剩两颗星,不可再享受村里的福利待遇,直到再次合格。

生活垃圾分类在农村属于新生事物。要改变以往所有垃圾一个桶放的习惯,不但要从认知上加深重视,还要从现实情况出发,让老百姓做垃圾分类的“明白人”。

在王家庄村,几乎人人家门口都摆着一个绿灰双色,桶身画着简单易懂分类指导图案的新式垃圾桶,专门用于垃圾分类。

“绿色的代表可燃垃圾,灰色的是不可燃。平日里我们都会跟老百姓宣传,可燃垃圾是最多的一类垃圾,包括菜叶、果皮、果壳等。”荣成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垃圾分类指导科科长阎志超介绍,由于荣成临海,居民饮食产生的贝壳类等不可燃垃圾成分较多,因此在分类上并没有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了可燃、不可燃、有害和可回收。

为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各村居还对从“两委”班子到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再到志愿服务队成员、保洁员都进行培训,再由他们作为“宣传员”,让人人都能成为“明白人”。

目前,荣成市各村居、社区开办主题宣讲培训30多期,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成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100余支,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由志愿服务队牵头开展垃圾分类“进村居、进大集、进社区”行动,形成“培养一个志愿者,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推动整个社会”的连锁效应。

上门收集和定点收集相结合,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每天清晨六点到八点,是东山街道楼底下村保洁员毕保安准时上门收集垃圾的时间。“现在大家都知道怎么分,我去收的时候早都分得好好儿的,不费事儿。”毕保安说,他们每天收集起来的垃圾都要按照可燃和不可燃倒进暂存点的不同垃圾桶里,有害垃圾则另有专人负责。

与东山街道楼底下村不同,王连街道王家庄村采取的是村民自送垃圾收运方式。对此,阎志超表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要各村依照各自实际来操作。目前几个街道、村庄实行的收运方法并不相同,这也给我们积累了更多经验,便于今后选取最适合的方式。”

在王家庄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暂存点里摆放着8个垃圾桶,分别盛着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不时有村民前来倾倒垃圾。

“村民自己来倒,再让可燃垃圾运输车、不可燃垃圾运输车分开运走。”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学岐介绍,目前村里专用于垃圾分类的“广角”已完成施工,所有分类垃圾后续都将统一送到“广角”处分类存放。

东山街道八河孔家村虽然也采取了村民自送的方式,但却规定了严格的投放时间。村民只能在每天早晨五点到六点半内,将自家分好类的垃圾送到收集点。收集点每天值班的村干部会负责检查村民的垃圾分类是否合理。

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源头,分类运输是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在现有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输体系的基础上,荣成市新增5辆可燃垃圾运输车、4辆不可燃垃圾运输车、3辆钩臂车,连同原有车辆及每个镇街的垃圾中转站,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运输车每天定时定点收运垃圾,日产日清。

此外,荣成市还投资600万元,正在开发一套垃圾分类智慧化运行管理平台,为每辆垃圾运输车安装一套车辆定位及垃圾称重系统,每个清运班组配备一个智能终端,每个垃圾收集点设置一个电子标签。运输车在收运垃圾过程中,将对垃圾桶进行称重记录,收运员扫描电子标签,对该收集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价。届时,包括运输车运行轨迹、收集点垃圾重量、分类评价等在内的所有信息,将全部实时上传智慧化运行管理平台,作为对垃圾分类考核奖补的重要依据。

日可处理垃圾千余吨发电17万度

“这些垃圾进行处理后,就能变成生活里可以利用的电能、热能了。”在荣成市固废产业园内,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天都有成吨的生活垃圾运送进来,而这里也每天输出着大量的电能和热能。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有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才能真正达到垃圾减量化目的。而如何依据生活垃圾的不同属性进行差异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则是最大的问题。

“咱们这边儿吃贝类挺多的,但贝壳属于不可燃,垃圾焚烧炉渣产量占30%左右,很影响垃圾焚烧的热值和发电量。”荣成市固废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实现了垃圾分类,垃圾被分为可燃和不可燃,不仅运来的垃圾少了,热值和发电量也有了提高。据统计,仅6月份,王连、俚岛、寻山3个镇街运往固废产业园焚烧的垃圾量就少了533吨,约占以往总量的五分之一。

提及处理标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是按照欧盟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除了将生活垃圾转换为电能、热能,烧剩的炉渣也会制成加气砖和标砖。”如今,依托荣成市固废产业园,荣成市日可处理垃圾1000多吨,日均发电17万度、生产加气砖800多立方。

因为不可燃垃圾的特殊性,目前仍需进行填埋处理。作为荣成市处理不可燃垃圾的有力举措,荣成市顺达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处理利用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于今年10月份投入运营。该项目可将矿山废料、建筑垃圾、石材加工厂废料和不可降解的锯末进行环保处理并转换成新型建筑材料,最终生产成装配式建筑模,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针对可回收垃圾,荣成市各村居分别与废品回收企业达成协议,由其定期上门集中收运,实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再利用。

在有害垃圾的科学处理方面,荣成市按照每户每年20元(试点镇街30元)的标准,安排500万元设立奖励资金,对收集的有害垃圾进行奖补,有的镇村还探索有害垃圾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定点投放,村里专人称量,可兑换洗衣粉、洗脸盆等用品,提高了农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阎志超说,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后,掺杂在可燃垃圾中的其他垃圾大幅减少,既提高了可燃垃圾焚烧的质量,也为下一步实现不可燃垃圾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flexpoint

ogp非接触式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海测量软件